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50年苏联找王震谈合作,王震气得拍了桌子:老子决不签订卖国条约
发布日期:2024-08-11 16:15 点击次数:173
1993年3月12日,开国上将王震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同年4月5日,按照将军生前遗愿,骨灰撒在了新疆天山南北。
王震与新疆,有着不解之缘,还可以说是互相成就,新疆成就了王震的一段辉煌历史,而王震当年率部进驻新疆,解救新疆各族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后投身新疆生产建设,造福一方,更成就了新疆民族关系最好的历史时期。
只可惜正值新疆各项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王震却突然受到了严厉批评,并于1952年愤然离开新疆,在兰州因大出血被紧急送医抢救。
后有同志前去看望,躺在病床上的王震内心五味杂陈,发出了那句感叹:“我现在才知道,周瑜为什么会被气死!”
那么,王震在新疆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受到批评?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1949年3月,全国解放战争即将夺取全面胜利之际,王震向中央主动请缨,要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新疆去。
毛主席在西柏坡单独接见了他,看到他手里递过来的有关开发建设新疆的起草报告,只道是:“我料到你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不久,毛主席和党中央即批准了王震的请求。对于早在抗战时期就曾率部屯垦南泥湾,将荒凉的南泥湾变成陕北江南的王震,毛主席是非常信任的,如今要将解放建设新疆的任务再交到王震手上,毛主席更是安心的。
1949年10月12日,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将士,在王震的率领下,开始了气势磅礴的历史性大进军。
不过就在进疆大军已在嘉峪关外的玉门、安西、敦煌一线摆开之时,部队当中却出现了异样。
起初王震请命进疆得到批准,部队上下都是十分振奋的,但同时现实问题又摆在了将士们面前,大家想到过去是因为打仗错过了个人问题,如今全国进入和平时期了,个人问题还是无法解决,还要去到传闻中鸟不拉屎,人烟稀少,夏天一出门就会被晒成“鬼剃头”的新疆去,一时间悲观情绪上涌,发起了牢骚,有的甚至还编了一首顺口溜:
“抗日战争打硬仗,南下北返饿肚肠,烂(南)泥湾里去开荒,胜利以后去新疆,成了光棍,丢了爹娘。”
向来心直口快的王震当时听闻军中这样的论调,当场就气得拍了桌子:“这不行,这是涣散人心!”
于是就在行军途中,王震即将思想宣传工作提上日程,他一面收集与新疆历史、地理有关的各式资料,网罗各类人才,包括历史学家,新疆商人,跑遍了新疆的汽车司机以及其他很多维族朋友等等,请他们向将士们科普讲述新疆的风土人情地理生活的真实情况。
另一面,王震立即召开团以上干部大会,会上,王震指着墙上的地图大声疾呼:
“这地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数先烈用鲜血绘成,老中国的地图就像一片桑叶,后来去掉了一大块,如今,难道我们还要眼睁睁看着版图上再少了新疆这一块吗?那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我们勤劳勇敢的各族同胞,你们舍得吗?新疆是我们的国土,我们不去,还要我们手中的枪干什么,我们还叫什么革命者?”
这一番话推心置腹,将士们听得群情激愤,部队士气也大大提振。
而后,王震又向全军将士发出了“不怕一切牺牲,不怕一切困难,奋勇前进,把五星红旗插上帕米尔高原”的战斗号召,并写下“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在,凯歌进新疆”的诗句,竭力鼓舞广大指战员进军新疆,尽快解放新疆各族人民。
最终在王震的指挥下,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历时两个多月,行程6000余里,圆满地完成进军新疆的任务,“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帕米尔高原”。
12月17日,新疆军区、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新疆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接着,王震即按毛主席指示,开始实行屯垦戍边,参加新疆生产建设。
屯垦戍边,顾名思义就是驻扎下来开垦田地,守卫边疆,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以军屯和民屯为主,是我国古代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防,促进边疆发展的有效措施。
王震当时认真分析了新疆的形势,借鉴历代王朝屯垦戍边的经验教训,明确地提出:“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生产劳动之外。”
于是,部队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展开大规模的生产建设运动,开渠引水,修路架桥,垦荒造田,办农场、建工厂、修学校……
另一边,在部队大规模垦荒的同时,王震又明确提出,要在新疆兴办现代化的企业。
而恰在此时,毛主席在同斯大林商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还决定在新疆创办金属、石油、民用航空三个合营公司。
不久,王震便被苏联总领事邀请去商谈签订具体的合资合作协议。
当时的王震,正为新疆兴办企业缺资金,缺人才的窘迫现状头疼,想到或可以借助苏联的力量来建设新疆,原本是满心欢喜和期待的,但苏联方面接下来提出的条件却令他甚为恼火。
原来,苏联总领事和有关公司总经理当时拿出的协议方案,其中包含了这样三项条件:
其一,有关双方合营的钢铁厂、炼油厂、纺织厂等大型企业,苏联方面表示考虑到新疆的基础条件太差、各方面能力很有限,所以这些大型企业最好都建在靠近边界的苏联一侧;
其二,有关双方合资合作开采石油和铁矿分工,由苏联以很低的价格购买土地、油田和矿山,而中方则负责提供劳力开采,把原油和矿石运到苏联冶炼加工;
其三,有关两国合修铁路,由于两国的铁路标准不同,苏联方面提出,整个新疆铁路轨距标准必须全部按苏联铁路标准修建才能接轨……
这样三项条件可谓是利他性十足,而且这还不是方案中涉及的全部。
所以当时王震听完后十分生气,认为苏联方面并不是在援助中国建设,而是在敲竹杠,要中国出钱出力还要出卖主权。
基于此,王震果断提出拒绝,结果苏联方面的态度也十分强硬,因为他们打定了是中国有求于他们,就要按他们的条约和条件来。
王震对此实在忍无可忍,桌子一拍,撂下一句话:“老子打了一辈子的仗,现在我们胜利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决不签订卖国条约!”
苏联总领事馆见王震是这个反应,于是搬出中央,说“这是中央的意见,要向党中央报告”,想着借此压王震一头,让王震服软。
结果王震根本不吃这一套,朗声道:“就是当着斯大林同志的面,我也不同意,也决不签这个字!”说完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不久,王震即接到了周恩来总理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王震后来回忆起来,自己当时接到这通电话,实际上心里还是有些不安的,至于不安的原因,并不是觉得自己的做法有错,而是害怕因此给主席和总理惹来外交麻烦。
等到了北京后,令王震感到意外的是,在这件事上,主席和总理非但没有批评他,还给他支了招。
毛主席当时劝他说:
“胡子(毛主席对王震的昵称,王胡子)呀,现在搞经济建设,就要学会跟老大哥打交道,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得靠我们自己。不仅要会打仗,还要学会做生意、会谈判,会碰杯。”
而周总理也是,当面肯定了王震坚持原则的做法,但同时叮嘱他以后要注意控制情绪。
最后,总理又意味深长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主席在莫斯科的时候曾指示我们,对苏贸易要‘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苏联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同时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做生意’。主席要你们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一定要把新疆建设好,办法不妨多些。”
而也就是这趟进京,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教诲,给了王震很大的启迪。
“为了建设好新疆,办法不妨多些”,那是不是可以从别的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呢?
1950年初,经毛主席和周总理同意,王震拿出消灭国民党马步芳缴获的一批尚未上交的金子,准备从别的国家购买一批设备。
而因为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正遭受美国的封杀,许多西方国家并不敢同中国建交、做生意,于是王震通过叶剑英帮忙,从香港取得对外联系,最后成功引进了日本、英国、西德、瑞士等国的纺织、冶金、发电、米面加工等一批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
还要“学会跟老大哥打交道”,那是不是此前的项目没谈成不要紧,还可惜尝试其他许多项目?
于是王震主动和苏联老大哥改善关系,友好谈判,最后按我们可以接受的方案,和苏联共同创办了“中苏石油公司”和“中苏有色金属公司”两家企业,共同勘探和开采石油和铁矿,只不过后来赫鲁晓夫上台后,主动提出撤销了中苏合营公司。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那是不是可以培养启用我们自己的技术人才呢?
为了建设新疆,王震求贤若渴,又从新疆本地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拘一格”地聘请了大批专家、工程师和各种技术人才。
彼时,新疆本地有一些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知识分子”,由于种种问题不被信任,为许多人所看不起,但王震脱离世俗眼光,精心从他们中挑选真才实学之人,待之以诚,大胆任用,并委以重任。
像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新疆地质研究所所长王衡升、水利专家王鹤亭、钢铁专家余铭钰、水泥专家陆宗贤等等,后来都成为了建设新疆的骨干。
在王震的率领下,用时平均不到一年,新疆同时建起纺织、钢铁、汽修、煤矿、发电、水泥、面粉等十来座现代化的大型厂矿企业,最快的9个月、最长的15个月就建成投产,新疆历史上第一代现代工业和现代工人阶级从此诞生。
1952年4月6日,毛主席对王震在新疆做出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我王震部入疆,尚且首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的热烈拥护。”
如此,新疆各项建设事业走向正轨并蒸蒸日上,广大市民对王震的事迹口口相传。
结果正值此时,王震却出了“意外”。
由于王震此前在对外引进上属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引起了争议。当时新疆从香港买了那么多先进设备,运输困难,一度受阻,王震因此大发脾气,得罪了不少人,再加上正值抗美援朝时期,前线浴血奋战,王震却拿缴获的黄金从这些国家买机器做生意,不禁引发了兴师责难。
1952年,因为在新疆的牧区改革事业中操之过急,违反了“慎重稳进”的方针,影响了中央在全国进行土改的整体部署,王震受到了中央和西北局的严厉批评。
然而就在公开批评时,却违背了毛主席“成绩是主要,错误是次要”的意见。
一时间,王震在新疆取得的所有成绩被全盘否定,新疆军民两年多来艰苦创业所取得的成就被当作错误来指责,这严重打击了新疆军民的劳动积极性,许多重要建设项目,被说成是“建设不当”就此中断,许多新买新装的机器也“暴尸荒野”,造成了惨痛的经济损失。
以至于后来王震时隔多年回忆起来,依旧难以释怀,坦言“新疆问题对我一生是最大的打击”。
王震因此痛心疾首,愤然离开新疆,去了兰州。
结果就在抵达兰州后不久,王震突然胃出血,一次大便出血达2000CC,被紧急送往西北军区总医院抢救。
在医院病床上,面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同志,王震心下难平,深深感叹道:“我现在才知道,周瑜为什么会被气死!”
一直到1954年,一项新的建设担子又落在王震身上,他被调往铁道兵部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来担任了国家农垦部部长,同年10月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4年10月7日,王震最后一次以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的身份签署了命令:《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驻疆人民解放军的8个师17.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新疆军垦事业发生了质的飞跃,谱写了辉煌的新篇章。
而王震,由于身体每况愈下,中央安排他到苏联治疗。临行前,毛主席将他请到家里,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直言“你王震错就错在只看到新疆,没看到全局……”最终做通了他的工作。
晚年时,王震再忆及新疆往事,只淡然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些事都过去很久了,中央已经作出正确结论。那些批判我的同志也都是好同志,许多事情不必搞得那么清楚那么细,要朝前看。我们个人委屈算什么,党的团结才最重要!”
在王震离开新疆的几十年里,他人虽离开了,但心中却依旧牵挂着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尤其关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壮大和新疆的稳定工作,对兵团事业呕心沥血,并多次前往新疆视察和指导工作,竭力为新疆发展创造条件,支持新疆发展。
1993年,王震在广州去世,遵照他生前遗愿,他的骨灰由夫人及其子女从北京送抵新疆,撒在了天山。
骨灰送抵当天,乌鲁木齐数万各族群众怀着沉痛的心情,夹道迎接,新疆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悼念仪式,同将军告别。
斯人已逝,英灵永存。王震将军将永远活在新疆各族人民心中,而他在新疆创造的千秋伟业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勇挑重担、艰苦朴素、爱护群众、尊重知识分子等宝贵精神,将永远彪炳史册,对国家和社会持续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素材来源:
[1]朱培民.王震在新疆[J].党史博采,1994,(04):14-19.
[2]胡新民.王震:创造性地执行毛泽东指示的“建设闯将”[J].党史博采(上),2021,(11):38-43.
[3]王宏杰.忆王震与新疆二三事[J].百年潮,2008,(04):53-56.DOI:10.16624/j.cnki.11-3844/d.2008.04.012.
[4]朱峰.新疆剿匪纪实[J].党史天地,1995,(03):34-38.